2022-06-23 15:55, 
1,388 views 
認祖歸宗,對還是不對?

認祖歸宗,對還是不對?


 

〈拜祖先問答〉———

  整理祖源多年,遇到說要認祖歸宗的人還不少,因為許多原因,致使在世的時候沒辦法回歸祖姓,往生前還留下遺言,希望兒女能完成自己的遺願,認祖歸宗。
  不過,認祖歸宗、回歸祖姓,真的是正確的做法嗎?認祖,又要認到哪一個祖才算是對的呢?在往下解釋之前,先來看兩個案例。

  ◎ 案例一、送養子回歸血緣,只想拜血緣祖

  案主的爸爸原姓陳,兒時出養給洪姓人家(就是送養給別戶人家),因此改姓洪,由洪家撫養成人。成年後,洪父入贅蕭家,生下案主姓蕭。

  案主聽信認祖歸宗之說,認為只需要祭拜自己血緣的陳姓祖先。於是帶父親去法院辦理終止洪姓收養關係,以讓父親回歸陳姓,進而讓自己可以跟著改回姓陳。(在台灣現行法律有規定,子女可以自由選擇從母或從父姓,但案主的父親原姓洪,所以案主父親必須先解除與洪姓的收養關係,才可以返回陳姓,案主也才能跟著改姓陳)

  根據祖源來看,蕭母家就是因為沒有男丁,才招贅父以延續蕭家香火,但案主卻改從父原姓,造成蕭家斷後。

  因為法律關係已定,案主也無意再更改為蕭姓,所以我以知名祖源典故「活廖死張」為範本,為案主家設立「生陳歿蕭」的祖源規則,也就是在世的時候姓陳,往生以後則改姓蕭。換句話說,如果在世的時候叫做陳大同,死後則改姓為蕭大同。

  同時,為了續存案主母親的蕭姓,也要祭拜父親的血緣陳姓,所以建議案主拜雙姓,也就是用兩個牌位,祭拜「蕭姓」與「陳姓」。

  這樣一來,才不會因為案主改姓陳,造成蕭姓祖脈中斷,既能讓案主可以維持陳姓,又能保留母親的蕭姓。

  看起來像是兩全其美,費盡一番工夫,終於得到認祖歸宗的結局,但是在兒時收養洪父的洪姓人家,是否曾經想過,有一天會被孩子提出終止收養,甚至連姓氏都無法延續呢?

 

  ◎ 案例二、繼父不是父,血緣才是真

  案主姓蔡,曾祖父早逝,妻子改嫁同姓蔡之人,為案主祖父的繼父。

  以祖源來看,案主曾祖母改嫁給蔡姓(祖父的繼父),祖父由繼父撫養成人,並成家立業生下案主的父親,照理來說,案主應該以雙姓牌位的形式,祭拜兩個蔡姓,因為兩個祖脈是不同的,所以不能合併在同一個牌位裡,祭拜順序以自己姓氏置於前面,延續之蔡姓置於之後,即為蔡蔡姓(先是繼父蔡姓、後為生父蔡姓)。

  祖源問題有找到解法,祖先都很高興,我看到祖先都能接受,我也感到十分欣慰,因為只有全部的祖先都同意了,這一椿祖先事才能夠功德圓滿。

  可是這一個完美的結果,卻不是案主「想要的結果」,不知道為什麼,案主堅持認祖歸宗的想法,只想祭拜有血緣的祖父之生父,不願意歸屬在繼父這一邊,甚至還詢問能否不拜繼父?

 

  講完了案例,我們來談主題:認祖歸宗,到底對還是不對?!

  這邊我們不去爭論血緣還是祖源才重要,就事實來看,除了古代皇清國戚都是只傳自己的血脈外,幾乎每一家的祖脈中,都有很多跟自己不同血緣的祖先,像是〈案例一〉中收養的養子跟養父、入贅的招夫婿與蕭家都沒有血緣關係,而像〈案例二〉中的蔡夫早逝,妻改嫁的繼父與前夫的兒子,彼此也沒有血緣連結。

  就我整理過的家族案子,近代祖先完全沒有入贅或收養的情況也不是沒有,但相對來說比較少,更何況,要能從千百年前到現在,一直都是血脈相連,這樣子的機率真的很小、很小。

  換句話說,如果堅持血脈相傳,只拜自己的血緣,可能往上不到幾代,就沒辦法再追溯上去了,未來也要小心血緣中斷的問題,現代人生子少,更難維持如同古代血脈相傳的作法。

  坊間有不少處理這類事的專人,都以「認祖歸宗」一說,建議人只祭拜自己血緣的祖先,甚至以福份財運會流失應回歸本姓,要人想方設法如〈案例一〉的蕭先生那樣改回陳姓。

  我個人認為,除了非婚生子的特殊情形,祖源還是應該依照事實記載,不能「任性」的想怎麼改就怎麼改,現在有很多人的祖源亂成一團,就是因為當初祖先抱持的就是這種做法。

  唉~我常常跟大家說,拜祖先不是你想拜誰才拜誰,不想拜就不要拜。講難聽一點,拜祖先搞得好像在買商品,我喜歡才帶進家門,不喜歡的我一個都不買單。

  這種選擇題的想法根本不適用在祖源上,祖源的歸屬跟你的喜好一點關係都沒有,如果是依照自己的偏好來歸納,你們的祖源一定會亂成一團,沒過幾代,就沒人搞得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了。

標籤: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